2024-02-10 23:27:28 | 高考教育网
这个观点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我捍卫他输出观点的权利,但同时我对他的观点表示反对!
澶渊之盟是北宋政权和辽国在澶渊之战中因为双方打了个平手而达成的一个协议,澶渊之盟的结果是宋辽之间保持了百年和平,但同时也让宋朝累计付出了数千万的岁币。
有人说,宋朝每年几十万岁币是划算的,因为换取了百年的和平,但不要忘了真正的和平不是这样来的。
因为,此后宋朝一直幻想以金钱换和平,辽国灭亡后给金国岁币,金国大兵压境围攻汴梁的时候宋朝政府搜刮全城的财富和女子换取想象中的和平,结果金国索求无度,利用了宋朝政府幻想巨额的财富可以换取金国退兵的机会,在汴梁打败宋军俘虏了宋朝徽钦二帝,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说实话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这么窝囊过。别人好歹是打不过,宋朝是不想打。
那么,为什么给辽国岁币好使,给金国岁币就不好使呢?原因很简单,所谓的岁币换和平只是表面现象。
澶渊之盟的前提是辽国军队在战场上遇挫,深知无法打败宋朝。
转而利用宋朝皇帝软弱可欺的缺点,趁机捞了一笔,白白拿了几十万的岁币。
说实话,以当时宋辽之间的实力对比,宋朝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击退辽军不给岁币了。
辽国相比于宋朝相当于发展中国家遇到了发达国家,所以很希望和宋朝保持贸易往来获得紧俏物资。由于宋朝开放了边境贸易,辽国不需要向南方掠夺,依靠合法贸易就能得到需求的商品。这就好比蒙古和明朝开边之后战争减少一个道理。
岁币提现的是宋朝的软弱与和平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岁币哪怕给辽国一文钱都是浪费。
当南宋建立后,金国又和宋朝保持了总体和平。这不是因为宋朝给的钱多,而是宋朝军队的功劳!众所周知,北宋给金国岁币,结果被金国灭了。南宋给金国岁币却得到了相对和平的环境,这是因为相比于北宋徽钦二帝的不靠谱,南宋高宗其实还算靠谱一点点,于是南宋有了一些能打的将领,例如岳飞、韩世忠、吴阶等。
有他们在各大战场击败了金国的侵略,才让南宋得到了和平。
可惜的是,宋高宗自毁长城杀掉了岳飞,不仅丧失了北伐夺回失地的大好机会,也寒了无数抗金将士的心,导致南宋也就只能维持不灭亡而已了。
这就是我铁血大宋,一个善于自我阉割的王朝。
众所周知,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穷兵黩武的王朝。因为,宋朝军事虽然弱,但他将财政的大部分用到了军队上,甚至有时候达到了财政收入的8成。
《张子全书》卷13《边议》就记载:养兵之费,在天下十之七八。
这是以往任何王朝在和平时期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所以,宋朝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王朝。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一条课堂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MOFQ书名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豆瓣评分:8.0
作者: 一条课堂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8-8
页数: 348
内容简介 :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作者简介 :
邵毅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古典文学、东亚古典学。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正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参与点校本新旧《五代史》的修订。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治中国古代文学与美学。
侯体健,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攻唐宋文学与文献。
姜鹏,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考教育网(https://www.hngk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复旦大学的姜鹏在百家讲坛讲了几次的相关内容。
2000年9月姜鹏开始随朱维铮先生治学,成为当时朱维铮先生门下年龄最小的弟子。
而就在那时朱维铮先生在时隔十数年后,首度重新开设“中国经学史”的课程,朱先生这门课有个习惯,每次都预先布置下堂课的主题,并要两名学生在他开讲前做读书报告。
姜鹏这个新兵便光荣的在第三堂课就要做读书报告。
而不巧的是那时候姜鹏当时正中了“秋毒”患上带状疱疹。
于是便忍着疼痛写了一篇《孔子与儒的角色转变》。
虽说朱维铮先生在前一堂课中已然说过,甲骨文中没有“儒”字,但姜鹏考察了可靠资料,发现甲骨文中已经识别出“儒”字。
于是这个小牛犊便在课堂上向学术界泰斗朱维铮教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并提供了可考察的资料。
姜鹏讲完自己的意见后,朱维铮先生非常高兴,认为姜鹏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并且改变了他的看法。
事后先生还用这些材料写了篇《难说的说儒公案》,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
同时姜鹏因为这件事给朱维铮教授以及师兄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姜鹏年纪轻轻的便有机会同师兄们参与朱维铮教授主持编校的书籍《利玛窦中文著译集》
2012年偶然的机会,百家讲坛的编导看到姜鹏的一些关于上海青年读书活动的公益性讲座后,便邀请姜鹏参加百家讲坛这样一个能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上来,于是便有了百家讲坛之行。
[1]
同时我们也发现王立群先生以前在百家讲坛讲《史记》的时候也石也读“shí”,也曾遭受质疑。
看来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随后部分网友指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版),其中“石”字没有“dàn”的读音;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其中“石”字“dàn”的读音后括号中有一段说明:“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姜鹏
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历史小说家史杰鹏先生表示,“石”和“担”的情况属于同义换读,把“石”读作“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因为“一石”和“一担”的分量相同,因此产生换读。
宋代以后,把“石”读为“担”日趋普遍,但也只限于民间,“石”的“dàn”这个音,在《康熙字典》中也不见载,可见这个字的俗读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承认。 高考教育网
史杰鹏为此专门在《文汇报》文汇学人版发表了文章《“二千石”之“石”究竟怎么读》来阐述这个问题。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先生认为,汉代的“二千石”肯定不能读“dàn”音,当时还没有这个读音。
[2]
朱维铮病危那几天,姜鹏反思,“自己这几年就像个贪玩的孩子,耽于艺文,忘乎大道。
总以为有先生在,不用自己操心。
”在最后的日子里,朱维铮用整整两个晚上和姜鹏长谈。
姜鹏曾对人说。
他承认先生批评他在“百家讲坛”上做《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节目,告诫还是要把根基牢牢扎在学术上。
这些年来,大家从这个节目中了解历史,也把历史变成了消费文化的一部分。
学者明星化,泛滥成灾的历史剧,使历史成了娱乐场。
这和史学家守护的原则势同水火,朱维铮难容对历史的轻佻,直言:“于丹不知《论语》为何物”。
“那些粉丝中了毒,像喝了毒奶粉一样。
”[3]
在“百家讲坛”主讲并创作《两宋风云》的袁腾飞被爆不少片段有抄袭小说《柔福帝姬》的嫌疑。
针对袁腾飞回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宋史专家姜鹏表示,作为教师、讲史人,应该有起码的道德自律和学术真诚,他的回应完全看不出这一点。
姜鹏说,“学术界有个标准,在相同主题情况下,如果连续13个字符与其他作品相同,则视为抄袭。
”而袁腾飞抄袭作者原创作品的情节,更是对作者创意的抄袭。
2024-10-31 17:38:14
2024-09-10 07:07:13
2024-02-20 02:14:22
2024-09-06 23:29:04
2024-01-22 15:21:53
2024-09-07 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