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考民族分怎么加

2024-12-26 18:56:11 | 高考教育网

高考民族分怎么加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高考民族分怎么加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民族分怎么加

高考民族分怎么加

关于完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的建议编号: 时间: - - 发表人:szx类型:政协提案查看: 次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扶持民族教育的发展。为让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享有上大学深造机会, 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民族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琼发[ ] 号),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 分,对散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照顾 分的政策。”高考加分政策的施行,一方面激励少数民族学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增加民族考生高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此项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因此,广受欢迎,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实践中,我们发现这项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年前我省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有两层意思,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 分;二是散居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和民族聚集区的汉族考生照顾 分政策; 年以后,将“增加 分调档”的少数民族考生限定为:“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三亚、五指山、东方市和乐东、保亭、琼中等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为:儋州市的蓝洋镇、南丰镇、雅星镇;琼海市的会山镇;万宁市礼纪镇的原新梅乡、南桥镇、长丰镇的牛漏镇、三更罗镇、北大镇;屯昌县的南坤镇,下同),且在这些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时在这些地区的市县报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本人及其法宝监护人的户籍在以上地区的海南中学、国兴中学、海南师范大学附中、海南华侨中学、海南农垦中学毕业的少数民族考生”。(以下简称:五所学校)享受 分加分照顾。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汉族考生和散居区 个少数民族聚集乡镇的汉族考生照顾 分的政策。其它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则因不上述地方而无法享受政策加分照顾。据此,我认为此项加分政策规定,看似鼓励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客观地说,该项政策带有民族教育政策的不公平原则。一是政策涵盖面人为缩校在我省现有的高考指南规定享受政策加分条件的考生,却不包括散居在我省汉族地区但又与民族聚集地区市县相连的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与万宁市三更罗镇(民族乡镇)交届处的国营新中农场的香根作业区(苗族村庄)、万宁与陵水黎族自治县交届地带的国营兴隆农场的一、二、三管区的黎族村庄,琼海市石壁镇南通村委会、水口子村委会的苗族、黎族考生以及散居在定安金鸡岭、屯昌乌坡、儋州西培、八一、蓝洋国营农场等一些 年代未至 年初“场社合并”的少数民族村庄。这样一个被享受少数民族高考政策加分条件边缘化的区域中,涉及的总人口约 万人。这其中,许多应当享受加分政策的少数民族应届高考生却因为所在区域的“偏移”而不能享受加分政策。可见,这项旨在鼓励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激励少数民族考生奋起学习的政策,在海南 多万的少数民族人口教育资源中是带有局域性和不平等性。这一政策涵盖面的缩小,显然是制定政策时的人为主观意识问题。二是规定内容有违教育公平原则。我省高考加分条件规定,“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三亚、五指山、东方市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聚居镇,且在这些地区的高级中等学校毕业同时在这些地区的市县报考的汉族考生,以及本人及其法宝监护人的户籍在以上地区的海南中学、国兴中学、海南师范大学附中、海南华侨中学、海南农垦中学毕业的少数民族考生”。(以下简称:五所学校)享受 分加分照顾。但对申请加分少数民族考生本人及其父母工作所在地和户籍所在地均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由于在不是规定的“五所高级中学”毕业,均不能享受政策加分。如: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聚集乡镇的少数民族考生到海口市一中、琼海加积中学、文昌中学等非民族聚居地的高级中学读书,不能享受加 分照顾政策。据了解,每年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考生到非规定“五所高级中学”读书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考生不能享受加分政策的有 人左右,这还不包括参阅了历年高考考生指南后无法申请加分照顾的散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据统计 年全省报名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有 人,全国各大院校共在我省录取少数民族考生 人,经审查符合享受到加分政策的少数民族考生 人(享受加 分有 人,享受到加 分有 人),散居地区未享受到民族政策加分的的少数民族考生 人,占少数民族考生 . %。显然此规定既不符合民族政策人人平等,也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意见与建议加快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沿海汉区,乃至全省协调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的一项有力措施,要切实增强少数民族考生在普通高考中的竞争力,继续贯彻落实好《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琼府[ ] 号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民族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琼发[ ] 号)文件精神等民族政策,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少数民族多出人才和快出人才,鼓励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参加建设,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谐调发展。一是统一规范对自治地方和散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条件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和长期在民族自治地方汉族考生加分政策的规定。从 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 分,对散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照顾 分的政策”。即:“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三亚、五指山、东方市和乐东、保亭、琼中等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散居区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儋州市的蓝洋镇、南丰镇、雅星镇;琼海市的会山镇;万宁市礼纪镇的原新梅乡、南桥镇、长丰镇原牛漏镇、三更罗镇、北大镇;屯昌县的南坤镇,的少数民族考生 分照顾,给予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分加分照顾的政策。二是完善教育公平,取消限制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到“五所学校”之外学校读书方可享受加分政策的限制规定,进一步完善民族教育加分政策,实现教育公平。

高考民族分怎么加

海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问题

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细览》规定,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加10分投档。

享受“增加10分投档”的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海南新闻网7月1日消息:高考成绩公布后,高招录取的各项工作成为考生和家长咨询热点。记者今天就有关问题请省考试局人员为考生答疑。 问:民族预科班招生时,是否可以招收往届民族生? 答:不可以。民族预科生主要招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应届考生,生源不足时可在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下80分内,按照高分优先的调档办法,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应届考生。若生源不足,可在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上录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应届考生。 问:请问少数民族考生都能加分吗?加多少分? 答:不一定,需视其户籍所在地和高中就读及报考情况而定。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三亚、五指山、东方市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聚居镇(具体为:儋州市的蓝洋镇、南丰镇、雅星镇;琼海市的会山镇;万宁市礼纪镇的原新梅乡、南桥镇,长丰镇的原牛漏镇、三更罗镇、北大镇;屯昌县的南坤镇),且在这些地区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时在这些地区的市县报考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外学校时,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调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另外,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以上地区的海南中学、国兴中学、海南师范学院附中、海南华侨中学、海南农垦中学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学校时,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调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问:报考范围受限的考生若达到本科第一批的分数线,可否报考本科一批B段的院校? 答:不行。受报考范围限制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不能填报本科第一批录取学校(包括A段和B段),自行填报的,其所填报的志愿不予承认,省考试局也不按其志愿给学校调档。 问:我报考了提前批院校,如果不被录取,会不会影响以下批次的录取? 答:不影响。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填报以下各批次的志愿并参加录取。

三亚市高中生录取的分数,本地生和外地生是一样的吗

高考教育网(https://www.hngk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三亚市高中生录取的分数,本地生和外地生是一样的吗的相关内容。

高考录取异地考生跟本地录取分数线是不一样的。
三亚7所公办市县重点高中学校入围分数线分别为,市四中:海南户籍考生597分,外省户籍考生622分,共招生8个班400人;市实验中学:海南户籍考生582分,外省户
籍考生610分,共招生8个班400人;西南大学Q三亚中学(原三亚市第六中学):面向全
省统招入围分数线为520分。此外,面向三亚招生计划:海南户籍考生569分,外省户
籍考生591分,共招生8个班400人;市二中:海南户籍考生544分,外省户籍考生550分,共招生10个班500人;榆林八一中学:海南户籍考生520分,外省户籍考生562分,共招生4个班200人;市民族中学:海南户籍考生491分,共招生6个班300人;崖城高级中学:海南户籍考生458分,外省户籍考生488分,共招生7个班350人。
此外,面向全省统招(公费生)的海南鲁迅中学676分,招生总数15个班450人,其
中招公费生80人;三亚华侨学校567分,招生总数14个班350人,其中招公费生30
人;三亚青林学校574分,招生总数8个班300人,其中招公费生30人。
考生需注意的是,以上分数均已含省定优惠政策加分。 高考教育网

以上就是高考民族分怎么加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高考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教育网:www.hngk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民族分怎么加”相关推荐
高考民族分是怎么加的
高考民族分是怎么加的

高考民族分是怎么加的高考民族分的加分方法介绍如下:在不同的地区政策不同,少数民族的加分也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8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分别是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

2024-10-14 15:12:31
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
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

2023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23年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目前尚未公布,2022年的政策作为参考,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时,文化课加分为20分。具体如下: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自2020年

2024-11-07 14:23:48
高考少数民族分是怎么加的
高考少数民族分是怎么加的

高考志愿填报常识1、了解高校基本情况:解读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况,包括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师资状况、科研水平及成果、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及去向等,这些都是择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2、加分政策:高考照顾加分由教育部统一划定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来说,各省招生部门确定的政策加分,只适

2024-11-03 09:43:06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怎么开证明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怎么开证明

北京市教委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北京市教委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教计〔2015〕11号各区县教委、体育局,各高等学校,各有关委、办、局(总公司)教育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

2024-10-27 11:11:49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怎么网上申请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怎么网上申请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怎么网上申请该情况在网上申请的步骤流程如下:1、申请人登陆政务服务网申请,点击在线办理,提交申请。2、工作人员根据申请人基本信息通知学生所在学校联系申请人办理。3、学生所在学校接到学生申请后,指导学生在高考报名点参加高考报名,并提供相关材料由报名点工作人员进行初审,并拍照上传到高考报名系统中,教育主管部门按程序进行复审,以及汇总公示。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开展复审复

2024-12-06 07:09:29
河南少数民族高考怎么申请加分
河南少数民族高考怎么申请加分

河南少数民族高考怎么申请加分河南少数民族高考申请加分,可以在报考时考生信息采集能显示是少数名族,到时候不用申请就加上了。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

2024-12-06 23:52:58
重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具体怎么加?
重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具体怎么加?

关于甘肃省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问题(在线等待)你直接打电话问甘肃省招生考试院,不就得了。而且你学校下发的报考指南里面会有这个政策的详细介绍的。网上的人,对你生的这个情况也太清楚。下面是我在你省招办网站查到的信息:我省的考生特征项目及照顾分数有:(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经市(州)党委、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由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者,录取时文化课

2024-10-19 18:57:04
贵州高考政策加分怎么加 贵州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情况
贵州高考政策加分怎么加 贵州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情况

2017贵州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情况在贵州省,高考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有着具体的区域划分。贵阳市的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和金阳新区,以及遵义市的红花岗区和汇川区,还有安顺市的西秀区,他们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中总分可以加10分。而其他县(市、区、特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则可以获得20分的加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加分政策是统一且公平的,不论哪个少数民族,加分额度都是一样的

2025-01-05 0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