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2024-12-10 20:14:09 | 高考教育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师范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33010346隶属于:浙江省教育厅
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章程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章程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内地生逐渐融入港校氛围 不只埋头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追求多元化发展

“到港校读书,的收获是什么?”“不读内地,到香港读书,你后悔吗?”从1998年港校在内地招生以来,几乎每名在读内地生都面对过这两道历史悠久的“必问题”,问者有亲友、昔日的老师、师弟师妹,也有自己。内地生的身份使得他们在努力适应港校环境、应对学业挑战的同时,也在审视、反思着内地教育的成败。



允许学生“选错项”

低年级就有机会搞科研

个人发展的机会“多如潮水”,尤其是向海外发展享有便利,这是港校最吸引内地同学的地方。2007年广东高考物理单科状元、广州仔王书元曾代表中国参加亚洲赛区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奖,在拒绝北大的保送邀请后,他进了香港科技大学。“这里基本是西方的大学理念,鼓励创新、机会很多、有活力”。他说,港科大所有本科生从低年级开始都有机会参与科研,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港校普遍与全球高校建立了交换生关系,例如港科大就可与100所全球高校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到国外进行为期一到两个学期的交换进修,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

而在教育思路上,港校不会像内地学校那样不给学生“选错项”的机会。“学校允许学生不断尝试、选择,直至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和发挥所长的专项。”王书元说,他曾研究“软物质”两三个月,后来发现对这个领域不感兴趣,便退了出来。

在港校,学生如果中途“选错项”,或者想去尝试学习其他学科,而向学校申请延期毕业,也不会被视为“学业失败”。

教授很好找 考试难突击

与其他港校不同的是,香港大学在内地录取的本科生都要在内地高校“委托培养”一年。这使得港大的学生在审视两地高等教育模式时多了一分亲身感悟。

毕业于港大社会科学学院的浙江人王力拓最喜欢港校的上课方式:只要学生有需要,随时都能找到教授,“同学经常和教授电邮联系或当面请教问题,这点和国内教授‘神龙见首不见尾’很不相同”。例如文科每周都会有一堂导修课,同学们5到10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教授也会定期来辅导。

“的感受是内地高校‘严进宽出’,而港校是‘严进严出’,学习压力很大。”毕业于港大商学院、如今在香港一家投资银行工作的广州妹谢佳宁说,在港校别指望像在内地那样考前突击一个月拿学分。“每门课程的成绩由2场期中考试、1场期末考试,课堂发言、案例研究、课内讨论等综合而成。”谢佳宁笑言,内地高校老师还会划个“考试范围”,在香港是不可能的事。但这也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内地理科生的群体形象被描绘为“不善言辞、埋头读书做实验,不擅长跟人打交道”。而在2005年进入香港大学主修营养学、如今在港大医学院读研的广州男生宁嘉看来,这并不符合港大理科生的形象。他入校后最惊讶的是,港大特别注意培养理科生的演讲能力,每个理科生都要选定一个学科话题,经过精心准备后,在全班同学和教授面前做报告,从而让“闷嘴葫芦”也能说会道。



个人发展不再

执著“争第一”

在港校的教育模式下逐渐学会“自己和自己比”,多元化发展,而不是执著于非要赢得第一名,这是内地同学除了学业之外的受益之处,也是令许多人回答“投奔港校不后悔”的理由。

港大男生宋帅说,内地同学习惯在“单行道”上奋斗,为同一个目标挤破头。成绩往往意味着一切,成绩也是衡量一个人在群体中位置的主要标志。“其实刚到香港时,我们之间会暗地里比较谁的高考成绩更好、谁拿了奖学金。之后,会比较谁的GPA积点更高;直到读研究生,也会比较谁做的实验多、谁发的论文多。”

“我在港校见识了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性格也变得更开朗。”孙贝贝说,原本只爱图书馆、朋友圈子都是尖子生的她,对个人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过去她有较强的“守”的心态,不愿失去,不敢犯错误,而现在学会了主动争取的积极状态。

港校生活竞争处处在

在宁嘉看来,港校提供的机会多,但竞争也处处在。比如申请到国外高校交流,如果想去“抢手”的高校,不仅要课业成绩好,还要过面试关。“有一次面试,大家都希望多点发言、表现自己,但有个同学却先不发言,而是将前面每个发言人的观点都记下来。最后,他回顾了每个同学的发言要点,并做了归纳总结。这个同学最终面试过关,如愿以偿。”宁嘉由此体会到,港校会欣赏各种品质,这个同学就是用倾听、总结赢得了机会。

内地高校在生活方面将学生管得“细”,而在港校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例如港大安排学生住宿时并没有按照年级、专业、生源地归类,而是刻意“打散”,且只安排学生第一年的舍堂(即宿舍),第二年住在哪儿,则要学生自己申请组合。

“现在学校考虑到内地生的特点,会为内地生设专职辅导老师,帮助解决一些问题,”2006年广东高考状元、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孙贝贝说,例如想跟已经工作的学长请教经验,学校会帮助安排,辅导老师也会对想在市区游玩的内地同学提供“攻略”。



磨合多年

隔阂消融

港生和内地生常常被拿来比较。这两个群体曾有过格格不入的尴尬:港生觉得内地生“好学、好闷”,内地生觉得港生“贪玩、物质”。谢佳宁说,内地生和港生的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如果不去互相适应,在一起玩一两次还可以,时间长了还是玩不到一起去的。”不过,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双方都在努力打破隔阂,并互相增益。

港生也开始“泡馆”

“在内地时,学校图书馆经常要争夺座位,刚到港大时我挺高兴,因为听说图书馆座位不紧张。”来自河南安阳的2005级港大男生宋帅说,因为很多港生没有“泡馆”的习惯。但现在,由于内地生越来越多,让港生感到压力,大家都往图书馆跑。“慢慢地,港大图书馆的座位也紧张起来,有时候还找不到座位。”宋帅说,这也算是带动一种风气吧!

“吹水”交到好朋友

以往内地生不爱参与除学科以外的社团活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同学积极参与舍堂(即宿舍)组织的活动。例如爱好体育的宋帅当上舍堂的游泳队长,粤语普通话均流利的宁嘉扮演着同层两地舍友的协调员。

港大舍堂活动每月会举办一场 由学生操办的“高桌晚宴”,教职工和学生都要穿着正式服装进餐、交流,并要请社会各界的精英来进行主题演讲,过去这是港生的专利,“现在内地同学也参与了‘高桌晚宴组织委员会’,从找场地、试菜到联系嘉宾,全是我们一手操办。”谢佳宁说。而港大舍堂文化中另一项特色活动是“吹水”(聊天)。“我的很多港生好朋友就是通过舍堂活动、吹水认识的。”

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入读港校的特别之处首先是要过面试关。面试究竟要考查学生哪些能力?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数学系副教授严民为我们揭开谜底。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难倒你’,而是考查学生是否适合我们学校。”严民说,该校每年的面试主要由院系教授担任考官,今年数学系组成3人招生小组。“面试先看人,再看其他的资料如高考成绩、获奖情况等。”严民说,考官与学生面谈与学科有关的话题,一般四五个人面试40~50分钟,采取自由讨论方式。

内地考生最怕面试时遇到自己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话题,导致“冷场”。“如果一个话题聊不起来,不要觉得自己‘完了’,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严民说,只有大家各抒己见,考官才能更好地观察每一个人。每个考生发言的闪光点、特点,考官都会记录下来。对比较出众的学生,严民会在其名字前面画一颗“星星”,特别出色的会画两颗“星星”,“对我来说,这是重点考虑录取的同学,面试完毕后小组会集体讨论。”

内地考生总爱答“政府该干什么”

港校面试话题非常开放,随机性很强。比如对报考数学经济专业的学生,教授会请他们讲讲“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严民说,今年有学生提到“张悟本的养生之道使得绿豆价格飙升”,教授便问到底是不是张悟本引起了这个现象?如何证明?

今年,世界杯也成了面试考题。考官让学生假设自己作为公司老板,部分员工想熬夜看球,是否允许他们上午不上班?严民说,有个学生建议球迷员工可以在赛事期间少干点活,不迷足球的员工先顶上,赛事结束后前者多干,后者少干。

严民说,可惜这样富有独创性的回答在面试中并不多见。他发现,很多内地生回答问题时,最后的落脚点总是“政府应该做什么”。“我们最希望的是学生利用学科知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给出自己的见解。千篇一律落脚到政府应该如何改进,这种思维模式有点僵化。”

港大校长徐立之

廉政公署监督

港大内地招生

本报讯 在今年的近万名内地报考者中,香港大学通过自主招生最终录取了280多名佼佼者。港大校长徐立之表示,港大内地招生过程努力确保公平公正,因为这事关考生前途和学校声誉。

徐立之说,“面试一个学生至少要两位老师,有时候甚至有4位老师分别打分。面试老师连学生的高考成绩也不知道,当场打出的分数各自保密一起送回港大。直到其他老师把分数整理好,录取结果才出来。选拔录取的过程,教务长和校长都无法参与。”

香港大学内地招生的过程,受到了香港廉政公署的密切监督。徐立之说:“廉政公署调查以后,认为我们没有作弊的地方,这让我们自己更加放心。因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也珍视百年港大的声誉。”

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教授观点:少数民族加分可调整为学区加分

重庆31名考生违规变更民族被取消高考录取资格,引发社会对少数民族加分存废的持续关注。葛剑雄教授前不久结合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加分的做法,在《新京报》撰文建议,少数民族加分可先考少数民族文化。

我国目前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为如下两种情况:一类是聚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可加20分;一类是散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比如户口在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加5分。

考虑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通过加分来弥补教育质量的差距。如果这一加分理由成立,那么,就没有理由对非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内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加分,也没有理由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族学生不加分,因为他们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比如2007年,湖南省调整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就规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加10分。

按学生就读区域的教育质量,实施优惠政策,可行操作方法有三:

第一,各地可以根据区域内的教育质量、师资情况,对教育特别落后的地区,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区,确定不同加分幅度。其前提是严格把握学籍确认,防止学区移民。

第二,区域内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的省市,可把招生名额分到地级市(把极薄弱地区单列),各地单独划线录取,这样可以促进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均衡,也减少各市县的高考升学率竞争。

第三,对少数民族考生、教育落后的农村地区考生,实行包括家庭因素、受教育因素、民族因素的多元评价,这一评价,相对于加分这一单一手段来说,更注重结合家庭因素、受教育因素、民族因素,对学生的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表现,进行全面的综合考察,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全貌。

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影响是全面的,因此,在推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时,有必要反复论证,严谨实施。

杭州师范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浙江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要求,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凡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并填报杭州师范大学的考生适用本章程。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三条 学校全称:杭州师范大学,院校部委代码:10346,浙江省代码:020
第四条 学校类型:公办本科
第五条 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杭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校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第六条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的风景旅游城市、浙江省省会杭州市。学校除下沙主校区外,还有文一路校区(杭州市文一路222号),古荡湾校区(杭州市万塘路258号),玉皇山校区(杭州市玉皇山路77号)。 学校(含钱江学院)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其中各类研究生1000余人。
第七条 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拥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学科涉及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院、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г骸⒘俅惨窖г骸⒒だ硌г骸⒁揭┪郎芾硌г骸⒉牧嫌牖Щぱг旱?6个学院和社会科学基础部、基础医学部等2个基础教学部,另办有独立学院钱江学院。有49个本科专业,覆盖22个一级学科。拥有3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还拥有教育硕士授予权和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国际合作教育领导学硕士课程计划。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1个省级重点专业。拥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人文社科基地(中心)、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育研究设施。
第八条 学校现有正、副教授及相当职称人员近700人,博士205人,其中教授及正高职称人员190余人,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在65%以上。学校有共享院士、双聘院士4名,还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浙江省教学、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国家、省、市各类人才近300人。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
第九条 学生完成相关学业,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具备毕业资格,同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发给杭州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 招生批次和招生计划

第十条 2008年学校招收本科生2750人(不含钱江学院),具体计划和批次按各省级考试院(招办)公布的执行。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招办)监督”体制,按考生德智体三方面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第十二条 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 “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的,学校及有关专业均不予录取;考虑到就业情况,建议肝炎病原携带者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阳性者不宜报考医学类专业;男生身高低于160厘米,女生身高低于150厘米不宜报考师范类专业。
第十三条 为便于组织公共外语教学,外语要求为英语
第十四条 单科成绩要求: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艺术体育类为60分(含)以上(体育特招考生、音乐表演舞蹈学英语成绩作参考),普通文理科为70分(含)以上,英语、日语专业为115分(含)以上,对外汉语专业为100分(含)以上。美术类专业语文成绩原则要求在70分(含)以上。音乐学、艺术教育专业非浙江省考生语文成绩原则要求在80分(含)以上。
第十五条 护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不招无志愿男生,其余专业男女不限。
第十六条 调档比例:浙江省文理科专业按1∶1.03的比例调档,艺体类专业按1:1的比例调档,其他省市按1∶1.2的比例调档。
第十七条 新生录取采用计算机二次投档。
(一)按专业级差方式投档,第一、二专业志愿级差分为3分,第二、三专业志愿级差分为2分,以后专业志愿为并列志愿,级差为0分。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在全面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按分数高低排序的原则排列进档考生,首先考察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如其第一专业志愿未满额则将该考生录取为该专业,并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专业志愿已经满额,则将该考生考分减去相应级差分并将其下一志愿转为第一志愿插入考生队列,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后再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以此类推,直至考生专业志愿均处理完毕。若这时还有未满专业,学校允许专业调剂。如果考生服从调剂,则按分数高低排序的原则,将其随机调剂到未满专业中。如果不服从调剂,则该考生被退档。
(二)排序中总分相同的,遵照德、智、体全面衡量原则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 院校一志愿或平行志愿投档后,若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先行锁定院校一志愿或平行志愿录取结果。对我校其他志愿或征求平行志愿考生,录取时根据学校上一志愿或上一轮平行志愿录取后各专业招生计划余额情况,进行计算机二次投档,录取原则同第十七条。
第十九条 专业加试要求:
(一)音乐类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专业的浙江籍考生在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50%和文化成绩的5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报考我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浙江籍考生还必须获得我校艺术教育专业加试合格证);舞蹈学(师范)专业、舞蹈学(非师范)专业的浙江籍考生在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60%和文化成绩的4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音乐学、音乐表演、艺术教育、舞蹈学(师范)专业、舞蹈学(非师范)专业的省外考生在专业、文化都合格的前提下,以专业分由高到低排序。
(二)美术类专业:在专业、文化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50%和文化成绩的5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报考我校绘画中国画花鸟、书法方向)专业的浙江籍考生还必须获得我校中国画花鸟、书法方向专业加试合格证】。
(三)体育类专业:在专业、文化都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的50%和文化成绩的50%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第二十条 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的规定加分提档、录取。
第二十一条 武术、游泳、网球、乒乓球、田径、篮球项目的浙江省文理科体育特长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资格的考生】,进档后按第一专业志愿录取。

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奖励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浙江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的统一规定的收费标准。杭州师范大学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学年开始时,学费按浙江省物价部门核定的预收标准进行预收,学年结束后结算。2008年预收学费标准为:师范类文理科(含体育)每生每年为4000元(若我省出台师范生学费优惠政策,我校将执行省里统一政策);非师范类文理科(含体育)每生每年4400元;艺术类每生每年7000元【音乐表演及舞蹈(非师范)专业每生每年9000元】;医学类每生每年6000元。
为鼓励高分浙江省文理科考生报考我校,凡以第一志愿被我校录取的浙江省文理科考生,总分超过浙江省文理科第一批投挡线30分(含),免去一学年学费,总分超过浙江省文理科第一批投挡线40分(含),免去两学年学费,依此类推,直至免除四年学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新生录取结果将通过杭州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公布。
学校网址:
学校招生信息网: bkzs.hznu.edu.cn
电子邮件:wyi0318@126.com
第二十四条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联系方式: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杭州市文一路222号(招生录取期间),
招生热线:0571-28875151, 0571-28865193(兼传真),0571-28866833。邮编:310036。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由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高考教育网

以上就是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章程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高考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教育网:www.hngk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章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