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23:12:54 | 高考教育网
高考教育网(https://www.hngk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现役军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跨学区就读需要交赞助费吗的相关内容。
现役军人子女接受教育的优待
1.军人子女入读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免交国家和省规定收费项目以外的任何费用;入读民办中小学的,同等条件下学校优先接收。
2.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在接收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期间,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当中,军人子女包括现役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子女都可享受这份规定的优待办法。
3.军人子女入部队幼儿园,按照划区保障的原则,在军区级单位范围内就近免费入园;无隶属关系部队的军人子女,没有条件入本单位幼儿园的,就近就便入其他部队开办的幼儿园;没有条件入部队幼儿园的军人子女,就近就便优先入地方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4.驻“艰苦边远地区”、西藏自治区和“岛屿”以及在“高风险、高危害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含已工作并将连续工作3年以上)军人的子女,或者有子女后曾在该地区和岗位累计工作5年以上军人的子女,“受到表彰奖励”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及伤残军人”的子女,可以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就近就便优先入地方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解决上学难问题
1.军人子女入园,采取就近或相对就近的方式,优先安排到条件好、接送方便的幼儿园就读,幼儿园不得拒收。
2. 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小学按户口和实际居住地,以实际居住地为主,按照就近或相对就近、免试、优先入学的原则报名入学。初中按照以校划片,结合户口(或人户分离的实际居住地)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分配入学的办法安排就读。
3.军人子女高中阶段入学、报考高中和普通高校,依照昆明市当年高中阶段招生加分照顾的有关规定给予加分。现役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或职业学校,在同等条件下,学校优先录取;学生毕业时,学校要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4.部队移防本市,其军人子女入学由市双拥办、市教育局与移防部队共同协商,根据学校学额情况,本着就近或相对就近的原则,优先安排就读。
5.驻昆部队军人子女户口不在昆明但需在昆明就读时,由驻昆团级及以上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出具证明后,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安排,优先照顾入园入学,任何学校不得拒收。
6.在本市幼儿园和高中阶段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役军人子女,除可适当减免相关费用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资助相关政策;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
7. 各县(市)区都要成立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人事、教育、民政、财政、共青团、妇联、驻辖区部队和部队牵头单位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并设立办公室,由各级双拥部门和驻地部队牵头单位各指定一名同志负责日常事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是:掌握情况,分析形势,督促检查军人子女入学规定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拓展资料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
1、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接受学历教育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助学政策。
2、现役军人子女的入学、入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
《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
1、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在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时降20分录取,并不得收取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收费标准以外的其他任何费用。报考高等学校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现役军人子女入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关于在高考中贯彻〈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现役军人子女高考录取时,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关于妥善安排驻沈部队军官子女就学的意见》:
(1)军官子女入小学、初中,就近安排在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就学;
(2)军官子女选择民办公助小学、初中入学的,按报名人数的30%单独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3)到普通高中择校的,在本校确定的择校分数线下降低20分接收;
(4)军官子女入职高,任选学校。
(5)军官子女择校,不占原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核后予以追加。
-----------------------------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8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二、公办学校招生入学
(二)新生入学工作
3.解决好下列情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一是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要分别提出教育安置意见,落实“一人一案”。对能够在普通中小学就读的,要依法保障就近方便随班就读,推进融合教育;对于学习和生活上需要特别支持、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要安置到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对于需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要采取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妥善安排辖区内现役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学区划分时将现役军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列入学区选择范围。三是积极做好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入学工作。四是切实保障孤儿、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入学,关心其生活和学习。五是重视留守儿童就学,寄宿制学校要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
四、工作要求
(二)严肃工作纪律。切实做到“十个严禁”。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严禁以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争抢生源。严禁借招生入学工作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义务教育学校不得组织特长生招生。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等。严禁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宣传升学率。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高考我是少数民族,父母不是可以加分吗地区的不同,政策也不同。自2015年起,新疆双语班考生实行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报志愿、单独录取,不再兼报其他计划。经过2015、2016两年过渡,双语班招生计划和录取政策都已得到保证,取消照顾加分不会影响高校对双语班考生的录取。为此,新疆决定从2017年起,取消双语班考生普遍性照顾加分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加分政策有所“瘦身”。
少数民族考生算不算二本录取分数线?算的。因为高考录取看的是总成绩,总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政策性加分,因此通过少数民族加分,总分已经超过二本线了,因此是按照二本的情况来录取的,可以填报相应录取分数的二本院校。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考生,比如生活在甘肃省“两州五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肃南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
高考少数民族需要父母的身份证去扫描吗需要。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没有父母身份证证明,是不可以的,因此高考少数民族是需要父母的身份证去扫描的,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让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少数民族高考问题你说的就是少数民族
凉山州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法律分析:西昌属凉山彝族自治州,符合四川省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具体加分情况如下:普通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本一批院校)加2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户口所在地在内地民族是藏族高考加分吗我妻子是藏族我是汉族,我女儿随母亲,藏族,请问高考加分吗这个高考加分政策各省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今后只会越来越严。目前除了5个自治区,其他省,直辖市的少数民族加政策都不一样,有的加的少,有的加的多,有的是按户籍所在地加,即你的户籍所在地要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才能加分,如果不在,则不加分。而且这个加分政策每年都在变,不好说到你女儿那一届的时候
长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是不是少数民族?不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长居汉族意思是:少数民族学生长期在汉族地区生活的。《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公布,就全省目前执行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地方性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其中,自2023年高考开始,我市天祝藏族自治县长居汉族考生与聚居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调整一致,加分分值统一为20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四川高考羌族及汶川加分政策我也是阿坝州的加分政策就是少数民族加50分户口在州内才作数灾区没有优惠政策地震过后两年灾区没有英语听力也就是说2010我们这届毕业的四川都没有听力注意是整个省哈下一届也就是2011届恢复听力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承认加分但川内重本承认25分其他批次的高校认然后川外的重本基本不认川外的二本那些好像也认不到50我知道的就这些了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户口是杭州的,但民族是羌族,
2015年吉林省,少数民族满族高考加分吗你好,一、我省高考(课程)照顾加分政策出台背景及依据:随着近年来高考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高考加分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备受诟病。2014年9月3日,国家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提出“要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12月15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
2024-10-24 16:59:54
2024-10-11 09:45:14
2024-10-23 22:00:51
2024-10-23 22:05:44
2024-10-15 13:51:28
2024-10-23 0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