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院校 > 正文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2024-08-21 19:58:11 | 高考教育网

今天高考教育网小编整理了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地址是重庆市涪陵区涪南路108号。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溯源于1936年兴办的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农科职业班,2003年1月重庆市第三水利电力学校、重庆市第三财贸学校、重庆市涪陵农业学校合并设立涪陵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3月更名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1年8月,学校占地27.8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7.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5亿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8329万元;设有10个教学系部,开办40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589人,在校生10448人。


师资力量以及学校荣誉: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364人,其中专任教师306人。教师中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4人,教授15人,副教授109人,双师型教师197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


学院是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良好”好扮斗学校、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优秀职业教育成果展评活动先进集体、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友磨重庆市文明单缺段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平安校园。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涪陵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荣誉

在2012年的重庆市第五届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涪陵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表现出色。这次大赛从3月15日至25日举行,我校参与了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服装与模特表演建筑工程技术、旅游服务、茶艺表演和学前教育等7大类,共计18个项目。令人欣喜的是,我校在比赛中收获颇丰,赢得了7个二等奖和13个三等奖,占全区总获奖项的71.4%。


具体到各个奖项,涪陵区共获得28个奖项,其中二等奖12个,我校获得了7个,占比达到58.3%;三等奖方面,涪陵区共有14个,我校独揽13个,占据了令人瞩目的92.9%。在指导老师奖上,我校的教师团队同样表现出色,共有25人次获奖,占全区指导老师总获奖数的75.8%。这是我校在历届重庆市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最优异成绩,刷新了历史记录,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实力和风采。 高考教育网




扩展资料

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位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现代文明气息浓郁、素有“榨菜之乡”美誉的重庆市涪陵区长江之滨,是涪陵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67亩,已竣工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近1.6亿元。新校设计新颖、功能完善,能满足10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人的办学规模的需要。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长江师范在哪里?好不?

高考教育网(https://www.hngk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长江师范在哪里?好不?的相关内容。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其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 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江东和建涪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9.44万平方米(1,642亩),建筑面积达50.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49万元。建有校级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系共管实验教学中心6个及各类专业实验室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97个。有1000座的语言实验教学中心,11间现代化微格训练室。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有藏书157.09万册、CNKI数据库1,564.5万条、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检索数据库25.88万条。校园网光缆22.5公里,信息点12,153个。建有篮球馆、体操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体育设施完备。
学校现有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9个二级教学单位,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主,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扶持学科8个。现有市级精品课程7门、市级重点建设课程4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41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是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75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43人,副高职称的19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69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14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9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4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8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带头人15人、学术带头人50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0人。另有兼职教授26人,外籍教师5人。
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4个,其中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报》两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学校紧紧围绕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特色明显。200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117项。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7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89篇/件,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784篇/件,被SCI、EI、ISTP收录3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获省部级以上奖55项、区级政府奖29项。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827人,其中,本科生10,702人。1977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称,学校因此被誉为“培养‘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100多项、市级奖30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0多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00多人次。
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与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三年来,学校先后与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活水女子大学、美国查尔斯顿大学以及泰国38所皇家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交流和合作,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20人次。
学校是“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民族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校园网络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戴伟
校 长:彭寿清
副 校长:傅之平
副 校长:彭规荣
副 校长:傅显捷
党委副书记 :王官成
纪委 书 记 :卢吉庆 [编辑本段]【校 训】  学高身正 敬业自强
学高身正。“学高”,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后学的师表。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师者惟有“学高”方可“传道、授业、解惑”。“身正”,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在思想、行动、待人方面要光明正大,成为社会的楷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师者惟有“身正”方可立己树人。“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学高身正”充分揭示了德与才的内在统一,它不仅是教师从教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教师在学校里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也应成为大众的楷模;而且也是学子从学与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学子在学校里既要学业有成,更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学高身正”作为我校校训,是学校师范性质的精神阐述,也是实践“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的文化认同。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做知识传授者;又具备高尚的师德,做道德引导者。
敬业自强。“敬业”,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指严肃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对学业﹑职业﹑志业均应敬而重之,且要立志全力追求自身能达到的事业顶点。“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人应自强不息,保持顽强的进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一种“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敬业自强”作为我校校训,要求广大师生时刻体现出对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自觉认同,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在气节、操守、品德等方面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不懈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丧失信心,力求精益求精。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
育人为本。从教育的意趣上讲,育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教育的机器;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它要求学校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即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质量为先。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永远的出发点和归宿,集中反映人的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质量为先,就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基、生存之道和发展之本,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重学崇术。“学”是为了“求知”,即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法则及其抽象理论。这是一种“为学问而学问”或“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其旨趣是“求真”;“术”是为了“求用”,即为人类、为政治、为现实服务。这是一种“为实用而学问”的态度,其目的是“求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根本,“两者并进始可”。“重学崇术”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术并举:既注重学理的探索与习得,又崇尚学识的实际运用;既重视学术的生成与完善,又推崇学术的实践与转化。所谓“学随术变,术因学存”。“重学崇术”还倡导教师共同营造钩深致远、精进学业的学术环境和教学环境,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尚知笃行。尚知,崇尚知识,尊重知识,进德修业,使学有所得。笃行,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见之于行动。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获得才干、增强能力。子曰:“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又云:“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笃行是有无所学,或学而有无所得的最后检验和落实。“尚知笃行”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意即广大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知问学、身体力行,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知行合一。 [编辑本段]【优秀校友】  宋剑华 1955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我校中文系78级学生,现任暨南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剑华1988获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2000年获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起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海南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责任教授,海南省跨世纪人才;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导师,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带头人之一,“芙蓉学者”候选人;2004年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顾问兼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王瑶学术基金奖”专家评选委员会成员。
谭大辉 1963年4月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我校中文系82级学生,校采石文学社首届理事会理事,重庆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书记、南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正厅级)
杨宏伟 1964年6月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我校中文系81级学生,经济师,历任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副秘书长、重庆市涪陵区政府秘书长、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现任重庆市黔江区区长(正厅级)
冉冉 原名冉艳丽,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我校中文系82级学生,校采石文学社首任社长。1999年西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结业。先后在长江师院图书馆、涪陵文联《乌江》文学杂志、重庆《红岩》文学杂志工作。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红岩》文学杂志副总编辑,副编审。重庆市政协第二届委员。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集《暗处的梨花》、《从秋天到冬天》、《空隙之地》先后获1997年台湾薛林怀乡诗奖、2002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2004年首届艾青诗歌奖。

以上就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高考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教育网:www.hngk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相关推荐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南北大道南段1111号。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重庆政府办的专科学校,该学院王牌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算是比较好的专业了,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挺强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重点专业有电子

2024-08-30 15:02:07
重庆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重庆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重庆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重庆铁路技师学院始建于1985年,为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由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晋升为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现隶属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学院以服务轨道交通为己任,建有轨道交通专业集群,内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院教学

2024-09-24 10:03:21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哪里天河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北963号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马沥社区广从九路980号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18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截至2022年4月,学院有天河、白云、荔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亩,设有11个教学机构、35个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64

2024-08-28 23:06:48
重庆经济贸易学校在哪里?
重庆经济贸易学校在哪里?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学院简介重庆经贸职业学院于2011年3月2日正式成立,经过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审批并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备案,它是一所由重庆市教委全面指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致力于为全国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学院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教职团队,目前共有118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65人。这些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达到了21%,显示出学院对专业人才的高度重视。另外,还有17位教师

2024-10-15 02:41:20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在哪里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在哪里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在哪里重庆市铜梁区学府大道267号占地面积881亩院校简介: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chongqingvocationalcollegeofartandengineering)位于重庆铜如知梁,是经重庆市人民清盯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重庆港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办的全日制高职学院。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学校占

2024-10-24 17:10:30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哪里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哪里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哪里重庆市合川区大学园区思源路60号。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Chongqingvocationalcollegeofappliedtechnology)位于重庆市合川区,是2005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民办学校。学院前身是陶行知先生于1946年创办的社会大学;1985年复校为重庆社会大学;2005年由重庆利昂

2024-08-18 20:38:34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一、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在重庆市北碚区盐井坝1号,该校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二、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介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4年,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以来,重青院人

2024-08-20 11:13:49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哪里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哪里

重庆工信职业学院地址重庆工信职业学院地址:学校有两个校区,分别在重庆市长寿区北城大道2020号、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360号。重庆工信职业学院(简称“渝工信职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类工科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占地725亩,建筑面积26万平米,设施齐全,可容纳在校学生1万余人。重庆工信职业学院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重庆职工会计专科学校。

2024-10-05 1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