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13:45:58 | 高考教育网
导语:
不管你在哪个大学,应该学好外语去外企,如果想去有外国人、研究生的口语社群,看上图右下角水印,找到它暗示的地点,那里有美国人、英国人,这些人英语水平不错,找到它你也能去,欢迎给小编留言!
网友一:
考上211,985院校是每个学生的理想。可是好的资源就是有限的那么多,但人人都想要啊。从古至今就是一个道理:好东西都得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第一个特质绝对不是最聪明,而是:最有吃苦的精神。每天起的比公鸡早睡的比狗狗晚。没有休息娱乐,只有写不完的字,算不完的题,考不尽的试。很多高三学生的梦想就是,考完试我要饱饱地睡一天的懒觉。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学霸君如此坚持?自己心中有美好的理想,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能为之努力,为自己加油。能够及时调整心态,随时为自己充电鼓劲,这也是学霸的共性。
高度的自律性。现在的网络信息如此发达,有多少好玩的游戏,有趣的资讯,随手可触。连大人都有禁不住诱惑的,何况高中生?学霸的自律性,让人钦佩,同时也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懂得合理安排时间,高效率生活学习。学霸不是学痴。有很多学霸是看新闻时事热点的,也是有游个泳打场球看个电影的业余活动。这得益于他们对时间的高效利用。
网友二:
扎实的基础:这个自不必说,成绩好与不好跟基础的关系很大,就算一个人运气再好,也不可能在高考中一下子脱颖而出,肯定跟他平时的积累有关。而基础这个东西在平时是看不到的,一个学习基础扎实的同学从他基本题的得分就可以看出来,基本上是不失分的,考试的话也就一个字,稳。这些只能靠平时的刻苦努力,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并不是因为智商高。
听老师的话:听老师话的学生往往都是老师眼里面的好学生,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老师也愿意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他们身上。而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同学,也爱耍小聪明,甚至有时候跟老师交代的事情对着干,这样就白白浪费老师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第一次参加高考的你,肯定不如多年辅导高考的老师掌握的信息多,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听老师的话。
网友三:
能考上211,985的学生首先是基本知识比较扎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比较认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考上211还是比较容易的,考上985就稍微难点,一般情况下,在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希望大些,在非重点班起码是班上前两名。
其实学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专业。有的211学校专业很不好的,就业前景不好,有一个211的牌子有什么用?但,许多好单位还是先要去211,985去招人的。所以,在专业保证适合的前提下,选一个好学校也是必须的。
网友四:
能考上211、985院校者,主要是聪明和用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主要”就是指大多数。而外的,有小部分是运气使然,当然必须有相当不错的基础。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复读(一年或若干年),使得自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逐步加深,解题能力逐步提高,从而出现“咸鱼翻身”的现象;在上大学机会如此之高的今天,这类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所以,基础、用功不可或缺,运气只是非常偶然。
当然,上大学以后,不能躺在原有的地方,依然是不进则退的。还要声明一下,这当中完全不涉及品德方面,只是和知识的学习有关。
网友五:
这些学生都会自我反省,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经常反省自己,尤其是在学习上,这并不是一件差事。那些考上985,211重点院校的学生自主意识非常强,他们会自主的安排学习计划,自主的进行阶段反思和学习反思,在自主的改正错误,并且查漏补缺,这些相对于被动,不愿意自我反省的人来讲,提高了很大的学习效率。
他们身上突出的特质还有比如说,一个强大的心态,注重做事的细节,看轻得失等等。但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的因素,都是从平时一个小小的习惯建立起来。
网友六: 高考教育网
三种人:一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关键时刻发挥超常的人,一种是平时学习就很优秀理所当然型的人。第三种是平时学习很差但经过发奋图强而后来者居上之人(这种人是绝顶聪明一旦想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时间就能做好的人,但只能归为奇迹派。)
高考教育网(https://www.hngk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何河南高考人数最多,却只有一所211重点大学?的相关内容。
河南位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河南就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洛阳,开封,许昌等城市也都曾是古代的都城。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都是在河南发明的。张仲景,李商隐,杜甫,白居易,老子,庄子,吕不韦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都来自河南。但是为何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省份,如今却只有一个重点大学呢?
2017年,河南高考总人数达到了80多万人,是全国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现在仅有2所重点大学,这和河南的人口数量很不匹配。河南有两所重点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211重点工程大学只有一所——郑州大学。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曾长期作为产粮大省,河南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在民国时期,与当时的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呈三足鼎立局面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历经坎坷,多次拆分,严重的削弱了实力。百年名校河南大学被拆分了,很多院校的前身都是老河南大学的一个院系。
三是失去了一些机会。1969年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科技大学是有意搬迁到河南南阳,河南作为当时的农业大省,考虑要占几千亩地,还要增加几干商品粮供应的负担。就给拒绝了。最终没有成行。河南痛失中科大。
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和南方地区多省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而被定位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综合实力远不及它们。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基础教育薄弱,且受庞大的人口和不发达的经济所累,未能快速发展,这也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以上就是高考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高考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教育网:www.hngkedu.com2024-08-26 00:56:10
2024-08-15 11:12:30
2024-09-22 09:17:52
2024-10-31 17:38:14
2024-06-22 12:21:57
2024-03-12 07:04:34